深圳文博会:寻求数字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
时间:2021-09-27
风从湾区来,第十七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深圳文博会”)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火如荼召开。作为连续17年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,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也备受世界瞩目。
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深圳文博会有些特别,有专家认为主要聚焦了一个词汇“深耕”。综合观察分析,多企业展商通过场景深耕、模式深耕等来助力自身展示数字化转型,即通过数字技术“扎根”于企业场景,与展项创意融合,链通参观者的需求和心理感受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。
2021年,在疫情的反复中世界愈发清晰理解了数字化的必要性。博览会上,很多企业展商表示,如今多领域行业的企业意识到要紧抓数字化发展趋势,在积极寻求数字化技术凝结到生产核心的路径,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生产力。
“‘融合数字化’尤为重要,要充分发挥展示多媒体互动技术的人文精神,要知道它并不单纯是一种工具而已。这就要求我们让技术与产业相互衔接,打破企业展示数字化数据孤岛,制定能够实现技术协同、长期发展的落地方案。“现场一企业展商李总告诉我们。
展会现场,极具互动趣味性的百变屏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,这个由6块65英寸4K屏幕组成的百变屏上不仅能滚动展示北京百余处网红景点,还能在文物多宝阁、油画矩阵、十大公园等多主题间快速切换,更支持多人同时触控操作,分屏显示每个人所关心的内容细节,互不干扰。
文物展示方面也毫不示弱。灵活运用多媒体互动装置-百变屏进行数字创意展示,打开了优*秀传统文化在数字维度的一扇门,这将彻底打破原有传统展示的规则和逻辑。
不同的文物分屏出现在一块显示屏上,随意点击名为青花釉里红赏瓶的照片,画面会自动放大瓶身,并出现赏瓶的赏析与寓意。
将文物展品进行数字化改造,消费者能与展品进行沉浸式互动,当展品出现在屏幕时,不再局限是一张图画。
目前这种“百变屏”展示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展示、旅游文化信息分享及众多公共信息分享平台,同时在线下展览中也成为文博科普的推荐展示媒介。
在北京展区内,透明显示互动技术应用也成为一大亮点。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设计制作的国礼《和平尊》隆重登场,生动诠释着古都北京的文化魅力。
▲在北京展区,观众通过数字化技术,了解国礼《和平尊》背后的文化故事。
触控交互程序等技术改变了传统展示形式,观众透过玻璃不但可以看见展品“实物”,也可通过亲自触控玻璃上的图像,看到展品360度全方位的状态以及详细介绍,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吸引观众纷纷驻足欣赏。
文博历来是传承文化主要的载体,在“让文物说话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“的道路上,数字化科技正不断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。
让数字技术与企业展项深度融合,实践融场景的系列能力和方法,能够让企业获得解决核心业务问题的数字化能力。
看展示多媒体互动技术将艺术的魅力展现无余。明代画家仇英的名作《汉宫春晓图》在75寸8K超高清显示技术下现身展区中心,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美学体验,吸引人们竞相观赏。
通过采用8K超高清显示技术对画作进行数字化仿真展示,可将仅33厘米的原画作进行超高清还原和数十倍放大,让参观者能清晰地欣赏到画作的细微笔触,甚至人物动作和神态也栩栩如生,感受细腻逼真、多姿多彩的沉浸式艺术冲击。
一处新奇的拍照打卡地更基于kinect拍照和画屏的互动形式呈现,观众可以通过手势识别、隔空触控与喜欢的北京地标合影,分秒间便可置身北京。
展示多媒体互动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,引导传统文化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内容、模式和业态创新。
融合数字化的目标,其实就是要在已经足够复杂、多元、具备包容性的技术、数字化机遇中,准确帮助企业触发自己的专属IP。
在这个过程中,多领域行业企业用场景为支点,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找到适配自己的数字化展示方案,极大提升企业竞争力。同时打造的数字化产业链,读懂受众深度的特定需求,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力。
如今,数字化、科技化使得文化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偏狭的空间,不再只是文化产业,而是多领域、跨界的融合创新,去寻求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。
看展会“寻找属于你的京品文创”板块,观众通过AI技术,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礼物。
展望未来发展,我们要建设一个向世*界开放的文化产业强国,成为文化与数字融合的典范,文化产业发展“加速”模式已经开启,并以“中华内核、全球形式”向世界传播好中华文化。
MOTOVI 摩拓为
您身边的全息工程专家
新媒体数字展馆的行业先行者
咨询电话:
|
010-80251636 18501303273(7×24小时服务) |
邮箱:1394613230@qq.com
展厅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金苑路2号奥宇建筑工业设计大厦2楼211室
地铁路线:地铁四号线高米店南站下车C口出